系友會專欄

系館,乘載著青春歲月的記憶與情感,陪伴每位系友走過那段追尋自我、探索新知、嘗遍各種酸甜苦辣的日子。系館中,每一個角落、每一株植物,都藏有小故事,是歷史珍貴的遺跡。透過臺大心理學系第七屆系主任徐嘉宏教授的專訪,讓我們一同回顧那段生命中最美好的歲月吧!

系館歷史回顧:徐嘉宏教授專訪

作者:黃采悠同學

學生時代與老系館-小黃樓的故事

午後陽光緩緩流動,一捧清茗,聆聽著徐老師娓娓訴說、回憶大學時代的點點滴滴。此刻,彷彿走進時光隧道、回到過去,遇見昔日的人們、故事、和景物。在那個白色小馬般的年齡、綠髮大樹般的年齡、有那麼一棟鵝黃色的建築佇立在繽紛的青春歲月裡-那是小黃樓。

                                                               已消失的舊館

沿著筆直的蒲葵道、繞過人群喧囂的小福後方,來到了校園裡最悠靜的角落。小黃樓坐落於普通教室後方,西邊鄰近紅土網球場,北邊和今日一樣是排球場,四周綠蔭環繞。小黃樓的主體為一棟兩層樓高的鵝黃色建築,方整、大窗、覆以青瓦,古樸典雅、左右對稱,具有日治時期的建築風貌。走進小黃樓,右轉隸屬心理系、左轉隸屬大氣地理系,位於二樓中央則是理學院院長辦公室。

當時心理系一個年級約20人左右,整個系,包含老師、職員,不過一百人上下,彼此互相認識,總是喚得出對方的名字,格外親切。上一刻在樓梯轉角處遇見,下一刻又在走廊的一端相遇。老師研究室與教室相鄰,儘管小黃樓空間不大,卻使得每一顆心與另一顆心之間不再遙遠。那時候僅擁有三間提供教學的教室,一間供大學部使用、其餘兩間供研究生使用,而研究生的教室同時兼為研究生室。有時教室不敷使用,會向理學院借用坐落於小黃樓西側的階梯教室;有些教授偶有雅趣,在晴朗的天氣裡,帶著學生們一起坐在小黃樓前的草地上上課,青青草原青澀臉龐,徐徐的微風迎面吹來,金色陽光灑落在每一抹燦爛的笑容上。

小黃樓裡有一間系圖書館。一進門,儘管室內的空間不大,但心靈的空間卻很寬闊。當時的圖書館管理員鄭小姐(鄭雪英女士),十分和善,盡心盡力的為每一位老師學生維持舒適的閱讀環境。人們可以自在悠遊於書架間,累了可以坐下來,將一下午的時光留給自己,在寧靜的氛圍裡以放鬆的心情去感受書裡心理學大師的經典和所累積的智慧。當然,也有許多學生在裡面埋首專注念書,準備大大小小的考試、亦或尋找研究的靈感。有時研究生會將期刊借閱至研究生室裡,一本一本堆疊在桌上,然後一一相互輪流閱讀,相互交流心得及感悟、彼此切磋琢磨。圖書館,陪伴了許多人度過了大學時期美好的時光。

在繁忙的課業生活裡留下一點空白,讓真實的心靈在此塗鴉,適時的休閒娛樂可以調劑身心。許多系上學生會至鄰近的球場打籃球,當時學校也十分盛行橄欖球。記得當時有老師或研究生突發奇想,在小黃樓東邊和化學系中間的小巷搭起網子,於是打起了羽毛球,你來我往,輕盈的羽毛球在蔚藍的天空裡劃出了一道美麗的拋物線,一顆顆晶瑩的汗珠在陽光下格外閃爍;儘管場地是隨意搭建出來,但大家總是玩得不亦樂乎。假日時,三、五個好友,有時候是整個班級。大夥一起騎著自行車,或搭公車郊遊。在淡水欣賞瑰麗的夕陽晚霞倒映在粼粼的水波上、在深坑尋訪古味美食、在石碇挑戰陡峭險峻的皇帝殿,最遠還有至北投。在每一次出遊中,體會人生的無限可能與海闊天空,也擁有了新的視野。與朋友們在各個地方、各個角落,留下了青春的足跡和美麗的回憶,那些年的故事有著說不完的感動。

從劉英茂老師當系主任時開始,每年到年底的時候,系上會舉辦忘年會,此傳統延續了許多年,後來因研究生人數太多而取消。忘年會由老師出錢,學生辦事。所有人相聚一同準備食材、煮火鍋,酒酣耳熟一起回顧過去一年的點滴、相互勉勵與感謝,期許每個人在未來的一年都能順遂、更好。外頭天氣十分寒冷,但老師學生們的心裡是溫暖的,忘年會的那一個晚上總是十分溫馨。

新系館-北館、南館周圍的風景

一顆沙裏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裏一座天堂,即使在微小的事物,都蘊含無窮哲理。有那麼一句話:「深度是隱藏的,藏在何處?就在表面」。每天,當我們經過新系館時,是否曾經認真、用心欣賞周圍的景物呢?其實我門系館周圍的風景十分美麗,他們記載了歲月的故事、匯聚了許多人的用心與努力,人文氣質與底蘊,為這素顏風景增添了風格與溫度內涵的力量。其中,徐老師特別提及了在系上辛勤工作的職員們,有些職員在心理系創系之初便來此服務,他們默默的努力,奉獻一生的歲月,使得我們擁有更美麗舒適的學習環境。懷抱著感恩的心情,徐老師告訴我們:「若有機會,我們應該去了解他們的故事」。現在,我們就依隨著徐老師的腳步,一起欣賞系館周圍的風景與風情。

                        (左起)游武彥、丁原宗、徐嘉宏(吳治勳攝)

心理系北館為一棟三層樓高的建築,佇立於桃花心木道旁,每年春天時,千萬片大葉桃花心木的葉子乘著風翩翩起舞,優美迴旋,然後瀟灑落下,落葉繽紛,一夕間,為北館的大門口鋪滿了黃褐色的葉毯,學生們抱著厚重的原文書、踩著青春的腳步,窸窸窣窣。在這片景色裡,幾株楓香和梧桐交織出幾許翠綠捎來暖春的訊息,而北館的壁色則為此畫下一抹燦爛火紅的妝容。北館的東側門佇立著一棵丁原宗先生種的枝葉扶疏蓊翠的芒果樹正在等待夏日的成熟,星星點點橙黃的小雛菊和幾株清新淡雅的白色花兒點綴著一旁的草叢,這裡有一座樓梯可以通往二樓的陽台,以前的學生可以在陽台這裡曬曬溫暖陽光、享受愉快的聊天時光,不過,後來因為考量安全因素而停止開放。

            老丁小徑

繞到北館西側則為一條木頭鋪製的林蔭小徑通往南館。這條小徑,最初僅是一片泥土地與水溝蓋,而路是人走出來的,一步一腳印,逐漸顯出一條泥土小徑。當時的老丁(丁原宗先生),騎着自行車、不辭辛勞,在校內和校外的工地四處蒐集水泥材料,漸漸累積、鋪製出一條水泥小道。之後,鄭伯壎老師在整合中庭的景觀時,將此修建為木頭鋪製的小徑。小徑兩旁有銀樺及台灣櫸木,漫步在小徑上,有時一旁的櫸木會熱情的投上幾棵黑絨毛鈴鐺似的果實。南館為四層樓高的建築,和北館一樣是磚紅色的牆壁但夾雜著些許水泥的灰,南館正門口前種植著一棵棵垂著一條條彷彿是老爺爺鬍子的垂榕,和擁有女孩般纖細優雅姿態的桂花樹,於八月時飄來淡淡的桂花清香。

北館及南館的中間為一片綠意盎然的中庭,職員們總是細心的整理維護著。有時會看見父母牽著小孩子的手、爺爺奶奶、學校的教職員們在這裡悠閒散步著,臉頰上漾著幸福的笑容。中庭大樹下,不知何時何人[註一],搬來了幾張木製桌椅供人使用,學生可以在此閱讀書籍,感受帶著花香的微風輕輕拂過。陽光穿透樹葉,心靈在書裡及溫暖的空氣中感悟、昇華。每當經過中庭,看見這些溫馨、美好的景色,總是讓人會心一笑,心理系以對人的敏感,讓空間美學回歸人性,使得空間與使用者產生了互動。

                            較近的樟樹是游先生種的,較遠的茄苳是鄭昭明老師挑的[註二]                                                                        「ψ」形茄苳

          鄭昭明老師

草原中庭裡,一棵棵龍柏、兩排梅樹,彷彿一個大大的擁抱,圈著佇立在中央的茄苳及樟樹。那些環繞的綠蔭和樟樹,是由游伯伯(游武彥先生)親自從別的地方移植的,一棵一棵細心呵護才能成長起來的大樹。一樹移植,特別脆弱的根部需要特別用心照顧,感謝游伯伯細心地照料那些樹,使我們能享受在這片綠意盎然中。中庭中央的茄苳裡藏著一個特別的奧秘:蹲下身子,抬起頭,在某個角度,會發現樹的枝頭在綠葉和藍天中呈現了一個大大的「ψ」!這棵樹是當年鄭昭明老師特別挑選,再自掏腰包請人移植過來的;起初這棵樹長得並不好,如今這棵樹在細心栽培下,伴隨著所有老師學生們的期待,已長得健康茁壯。

                                              游先生監工移植的龍柏                                                                                                         被某施工單位粗魯移植之後果

人生中最美麗的風景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新霑化雨如膏,這些年來,心理系的前輩們為每一個學生種植下一棵棵希望的種子,以知識做為養分,用耐心、細心、與愛心澆灌。而今,已成長成參天大樹、或是綻放美麗花朵、結成果實纍纍,但願能將這份美好的心意散播至各個地方、各個角落,永遠傳承下去。曾經的點點滴滴是心理系每個老師、職員和學生一同成長的歲月,能在同一個地方相遇、相知、相識,是一段美好的時光。諄諄教誨,言猶耳畔;殷勤叮嚀,是做學問道理、亦是人生道理。心理系猶如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系館彷彿是另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句話:「人生中最美麗的風景是回家的路」。泛黃的老照片,陳舊得很美麗,而關於那些回憶、那一處風景,永遠年輕著。

  

最後,在此謝謝徐老師為我們分享了那麼一段美好的時光與故事。

                                            徐嘉宏老師與黃采悠同學合影

註一:中庭桌椅是日前葉素玲主任請系上技士林東漢先生與工友陳潤澤先生幫忙搬來的,希望老師與學生能多加利用這美麗的中庭花園。

註二:茄冬樹是鄭昭明老師與游武彥先生到臺大黑森林中所挑選的。

系友通訊

系友通訊積極更新

臺大心理學系成立迄今,已有超過兩千名的系友,遍布海內外。為了增進系友間以及系友與母系之聯繫,系友會與母系正積極更新系友通訊錄,希望能建立完善的聯絡網路,以利日後活動聯繫。如您的聯絡方式有所變動,煩請告知最新的通訊方式,如您手邊有同屆系友的通訊資料,也麻煩您惠賜相關訊息。歡迎提供最新個人資訊,以更新系友資料庫(線上填寫後請提交),本資料僅作為系友聯繫使用,敬請系友們安心填寫,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