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會專欄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發展與近況

葉光輝老師

謝謝主任、理事長、各位學長姊還有在座的學弟妹,有些還可能是我的學生,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剛剛幾位老師都大約談到未來研究方向要走到本土,像鄭伯壎老師、連韻文老師,包括梁庚辰老師都希望把文化的因素納進來未來自己的研究中。今天我不是要來上課,我是來和大家談談我們本土心理學發展的歷史與近況。

如果我們要談本土心理學的源起,一定要談到楊國樞老師,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剛剛我們新任系友會理事長王兆復先生提到楊老師目前在住院,希望他能早日康復。楊先生在推動本土心理學上花了很多心血、做了很多事。1982年,他跟中研院民族學所的所長文崇一先生共同合編了一本書叫作「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主要在思考兩個議題:第一個是心理學理論建構的本土化;雖然該書多半在談社會科學,不單只是心理學,不過楊先生在書中有提到怎麼把心理學研究進行本土化這個議題,並提到了心理學的理論跟知識的建構應該要強調脈絡化,也就是說我們探討很多很多的議題,其意義的產生需要脈絡化,而不只是跟隨著西方學者提出的理論、想法,複製別人的研究。在不同的文化、社會底下,同樣的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我們應該要關注到意義的問題。另外一個議題是知識跟理論建構的自主性;很多當時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像剛剛鄭伯壎老師提到的,也許電機就是follow MIT、Stanford他們最新的研究,兩個月之後他們就可以跟著他們做,或者是我們心理學早期的研究也都是拿top Journal的一些議題做研究,好像沒有自己去產生我們到底要做什麼議題的自主性。就是因為這個機緣,楊先生在1982年集合了一些社會科學的學者,共同提出了這樣一個所謂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的主張,我們現在把名稱從中國化改成為本土化,避免政治的敏感性問題。

事實上,在1985年到1986年這段期間,楊先生曾到Cornell University去visiting,然後他就在那邊給了一個talk[註:在康乃爾大學訪問期間受著名的醫療人類學家Arthur Kleinman邀請至哈佛大學演講],內容是他當時很自豪的現代性/傳統性這個議題。楊先生發表過一系列很多現代性/傳統性有關議題的研究,所以他就在那個場合介紹他的研究成果,等到介紹完畢後,在場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Jerome Kagan提問,說:「你所講的那些內容裡面,如果把所有跟西方學者所發展的這些知識理論拿掉之後,你們華人心理學還有什麼東西?」結果楊先生回答不出來,當場愣住了,突然感覺好像他做的研究都是在follow西方的東西,一旦拿掉以後,到底我們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出來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華人自己所建構出來的理論和知識」?因此,這件事情讓楊先生回國以後開始痛定思痛,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研究學者,包括他自己的學生,開始推動發展出所謂的本土心理學。我們當時就找了一些學者來討論說要怎麼發展本土心理學,或者發展本土心理學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我記得黃榮村老師說過發展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理念與思維是一個很好的運動,但是從1985年之後到現在,我要回答一個問題是說,這個理念到目前還只是一個運動而已嗎?事實上,從1986年楊先生visiting回來之後到今天已經將近30年了,在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楊先生回來後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1989年開始定期召開「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然後從1995年開始,也定期舉辦「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事實上,這兩個研討會直到今日仍每兩、三年定期舉辦,例如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研討會在中研院舉行、第八屆是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第九屆即將在2015年8月於上海舉行。所以你可以看到就是說,只要是楊先生想做的事情,一旦下定決心後,他就會把它規劃成一個長期進行的活動,不像是一些社會運動最後總會結束的短暫活動,這些學術研討會的活動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

我們可以看到,本土心理學研究的開展不只有研討會,還創了期刊。《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從1993年開始創刊,半年一刊,經過了將近21年的時間到現在已經有42期,目前還持續在出刊。此外,本土心理學也有自己的組織。我們有一個華人本土心理學基金會,這是楊中芳系友捐錢成立的基金會;還有一個華人本土心理學推動委員會,持續地推廣有關華人本土心理學的一些相關的理念知識和理論。舉例來說,現在台大心理系大概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禮拜五晚上都會固定舉辦演講活動或研討會,主題大多與台灣時下的社會議題相關。接下來這張投影片是一些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教科書,我在這邊列出十本比較主要的書。我們曾經在台灣各個心理學系開設華人本土心理學的課程,這些都是在課程裡面所用的教科書,總數應該超出我列出數量的五倍之多。另外,2000年的時候,剛剛鄭伯壎老師有提到,我們獲得教育部「追求卓越研究計畫」補助4年,後來又獲得科技部的「追求卓越延續計畫」補助4年。事實上,之後我們也拿了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的邁頂計畫持續在執行相關研究。以上簡單介紹跟華人本土心理學有關的學術研究活動。

大家可能認為,華人心理學談的東西比較有在地性,事實上,我在這邊要強調的是它的國際化。2006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跟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這兩本期刊上面,曾經同時有一個special issue專門在探討華人、我們台灣本土心理學研究的成果以及將來可能會面臨到的困境。甚至從2012年之後,在APA Division 32(Society for Humanistic Psychology)的chairDr.Louise Sundararajan,她成立了一個叫做Task Force on Indigenous Psychology的組織,專門在推動本土心理學。其中一些重要的核心成員,是華人本土心理學者。這些都是華人本土心理學在國際上的相關活動。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本土心理學的近況。當然,要談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發展,不能不提到黃光國老師。他最近的一本書就是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這本書由Springer出版,大受歡迎。除了這本書,其實他還有相當多的中文著作,這也讓身為後輩的我們感覺很慚愧。黃老師是我的老師輩,年紀也比較大,可是他每一年都會拿兩到三本自己寫的書給我們,介紹他的書,我們每次都會覺得很汗顏,因為老師已經快70歲了,著作卻不斷地創新出版,我們都覺得有點趕不上。這張照片是前年在中研會辦的第四屆漢學會議。我們知道企業家尹衍樑先生曾效法諾貝爾獎精神捐助成立「唐獎」,唐獎的其中一個獎項就是「漢學」,獎金可是比諾貝爾獎還要高。漢學會議在中研院大約每十年舉辦一次,最近一次是第四屆,所以已經舉辦四十年了,之前從來沒有所謂心理學的專題在裡面發表報告。我們在2012年的會議場合裡面弄了一個專題,後來出了一本專書,也就是《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另外,這張投影片上面的海報是2014年9月黃光國老師擔任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AAICP)的理事長所召開的一個研討會─「第六屆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年會:諮商暨海峽心理論壇國際會議」,有將近350位來自各地的本土及文化心理學家齊聚一堂交流研究成果。更難得的是,我要特別提到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終身榮譽講座教授汪琪,她不是我們團隊的成員,但是她最近大概是2014年11月出版了一本書叫《邁向第二代本土研究》,這本書在談社會科學本土化的理念。我們覺得很高興的就是說,除了我們華人本土心理學團隊在推動這些想法之外,實際上,所產生的一些影響力已經逐漸擴散到其他學科及學院了。以前看到只有心理學門積極在做這件事情,現在包括傳播學院也在談這樣的事情,談的內容事實上跟黃光國老師講的是一樣的,就是說本土心理學可能就是一個心理學的革命,那到底會不會是一個革命,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這張投影片上的老師就是我們華人本土心理學的團隊成員,有楊先生、葉啟政老師、楊中芳老師、李美枝老師、黃光國老師、朱瑞玲老師、余德慧老師、樊景立老師、鄭伯壎老師、余安邦老師、黃囇莉老師、林以正老師及我等人。我們的團隊目前所發展出來的一些研究方向有些是微調西方的理論(像楊先生的現代性、傳統性理論),也有些是對西方理論的一些挑戰(像華人的家長式領導模型、華人雙元孝道模型);另外一些像余德慧老師和黃光國老師,他們都是針對知識是如何產生的這類議題做深思所提出的理論觀點(像華人的心理療癒、含攝文化的自我曼陀羅模型);還有包括楊中芳老師、林以正老師和葉啟政老師,他們對於中庸思維、陰陽、易經等一些比較哲學層次的想法觀念要如何產生本土知識或本土知識社會學議題進行探討。這些都是現階段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大家。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