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部專欄

走出教科書之外─105學年度學術部回顧

作者:羅崇綱

「進了心理系除了心理系本身的課以外,必須要在基本的科學課程,或是基本的人文課程裡面,要找幾門課當作是本科課程一樣的去修習。」這是梁庚辰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文字片段,相信這也是許許多多台大心理系學生在最後一堂普通心理學會聽到的叮嚀。梁庚辰總是期勉學生能夾著心理學課本,踏著輕快的腳步向其他的領域跨出去。

台大心理系北館的二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位於長廊底部的N221在每週星期二(下學期改到星期四)中午是台大心理系學術部的開會地點。學術部長鄭婷羽清了清喉嚨,站在方方正正的板書前要部員們分享「你為什麼來讀心理系?」「你覺得心理學是什麼?」「你想從學術部裡學到什麼?」對付不喜歡舉手發言的台灣學生,鄭婷羽自有一套辦法,她給部員們一點時間,並指示他們將自己的答案寫在小卡片上各自分享。這是最初發想每個活動的必經程序。學術部部員們以自身經驗出發,對心理學提出疑問,將反思的結果帶入所辦的活動之中。

蔡文瑜催眠師在演講中分享許多國外應用催眠技術於司法程序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讓參與的同學大開眼界。照片為蔡文瑜(左前一)與學術部合照。攝影/李佳曄

這學期的學術部延續先前的傳統,舉辦了海外交換學生分享講座和杜鵑花節的解說。此外,學術部舉辦藝術治療工作坊、催眠師講座回答同學們對非主流心理學的疑問;情緒教育講座則是分享如何用運用情緒理論,讓孩子了解並控制自己的情緒;系友職涯分享會則找回許多畢業的優秀學長姐提供學弟妹們未來就職的建議。最讓同學們感到新奇的是三場與教授們一起看電影的講座,Lothar Spillman教授用《艾瑪的禮物》與同學探討生死議題;林耀盛教授帶來《歐文亞隆的心靈療癒》探討四大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趙儀珊老師用《插旗攻城市》引領同學討論發展心理學的議題。本著有限的資源和人力,學術部希望系上同學藉由參與這些活動,帶著意料之外的收穫離開。之所以感到意外,不只是因為講者們所分享的內容,更意識到原來系上有好多同學竟然對心理學也有相同的疑問。

還自德國的Lothar Spillman教授跟同學分享自己曾經罹患癌症的經驗,若是平常人遇到這種噩耗肯定會頓時間對世界喪失信心,但Lothar卻能把這件事大方的跟親好友訴說,要他們不要難過。圖為與會者跟Lothar教授(留白鬍者)的合影。攝影/徐翊宸

“To learn or to be taught?” 這句話經由學術部部長鄭婷羽分享後就一直存在各部員的心中,也是他們辦活動的初衷。夏雨綿綿,蟬聲響徹台大校園,學術部期許系上同學和自己能夠拿起自製的捕蟲網,將課堂外的世界,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