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會專欄

楊國樞院士紀念會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臺大傑出校友楊國樞先生,於2018年7月17日凌晨在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安然去世,享年86歲。楊先生學術成就卓著,畢生奉獻於發展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與教學逾半世紀,致力倡導與推動貼進華人社會文化特徵的本土心理學,建構「華人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理論」與「人類基本需求的雙Y理論」等兩項重要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理論及多種本土化測量工具,為臺灣的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奠定紮實、穩固的基礎,是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啟蒙者與領導者。在學術研究範疇外,楊先生展現公共知識份子不畏強權的勇氣和風骨,長期參與臺灣民主發展改革運動,積極針砭時政、宣揚與實踐民主政治理念,為當代知識分子立下典範,鼓舞了一整個世代的臺灣人。為感念楊先生對臺灣社會的貢獻,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與中央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共同策畫「楊國樞院士紀念會」,邀請各界人士於2018年9月1日在臺灣大學理學院思亮館國際會議廳共同追憶、緬懷與紀念楊先生。

紀念會當天約有一百五十多位學術界、媒體界及其他各界人士參與,出席的貴賓包括蔡英文總統、陳菊秘書長、臺大理學院劉緒宗院長、梁庚辰副院長、中研院黃進興副院長、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先生與楊先生遺孀李本華教授等人。首先,由心理系鄭伯壎主任開場致詞,代表主辦單位向楊先生致以最高敬意。他引用自由主義哲學家以撒.柏林(Isaiah Berlin)之刺蝟與狐狸的類比,稱許楊先生是刺蝟社群中的狐狸,具有無與倫比的領袖魅力,而成為學術創業家與社會改革領航人,引領風騷半世紀。接著播放楊先生紀錄片,為紀念會揭開序幕。這段長達25分鐘的紀錄片是由中研院民族所余安邦老師製作,收錄部分楊先生早年參與各項學術及社會運動等珍貴照片及受訪片段,真實呈現楊先生一生的縮影。楊先生柔和而堅定地闡述學術理念與民主理想,言猶在耳,歷歷如昨,現場眾人感慨萬千。中研院社會所瞿海源老師介紹楊先生生平紀事,細數楊先生的成長背景,臺大就學與任教經過,在中研院的服務與領導,主要的學術貢獻,以及如何推動臺灣民主化,最後則提出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第一個是楊先生究竟有沒有貢獻,第二個問題是楊先生有沒有消失。緊接著致詞的蔡英文總統以國家領導人的身分清楚地回答這兩個問題,第一,楊先生有很大的貢獻,第二,楊先生永遠都不會消失,永遠是臺灣人記憶中重要的一個人,語氣鏗鏘有力。蔡總統表示,楊先生一生致力於在臺灣心理學的發展以及華人心理學的研究,開創臺灣心理學社群典範,促進許多跨領域的研究與文化交流,相關著作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莘莘學子。她提到,在中學時,最常聽到當時就讀臺大心理系的胞姊講到的名字就是楊國樞與李本華老師,他們就是在那個世代學生最敬重、愛戴、引為模範及榜樣的老師,她更提到,楊先生也是促成臺灣民主化的關鍵推手,所創辦的「澄社」三十多年來一直秉持超然、客觀的態度,監督時政發展,對執政者提出許多中肯的建議,對臺灣社會各個層面影響深遠。她非常榮幸能以總統的身分到場紀念他,並代表國家,對於楊國樞教授這一生的努力和奉獻,致上最大的敬意與謝意。

來自全國及海外學術界及媒體界的貴賓接續上臺致詞,回憶楊先生在學術和社會參與的事蹟、追憶曾相處的點滴、感念與尊崇所帶來的啟發與精神。於華人本土心理學,楊先生在1988年邀集臺灣各大學心理學學者組成本土心理學研究群,定期舉行演講與研討會,並推動個別型與整合型研究。自1992年起,以自籌經費方式,連續多年親自帶領臺港學者於中國大陸各地開辦「社會心理學高級研討班」,培育百餘位中國青年心理學家,啟蒙中國心理學的復興。當年研討班的引介者香港中文大學楊中芳教授與人稱「楊班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楊宜音教授於致詞時,特別感謝楊先生對中國心理學重建工作的奉獻。1993年創辦《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成為學術交流與發聲之重要平臺;1995年籌辦「第一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展現代兩岸三地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熱潮。楊先生是華人本土學的進展歷程中的角色先驅者,七○年代細心灌溉孕育的本土心理學枝苗,如今不僅已於華人世界遍地開花,更受國際學界注目,為西方主流心理學注入新的思維,提供新的理論靈感及研究方向─追隨楊先生腳步多年、史丹佛畢業的加拿大籍心理學家彭邁克(Michael Harris Bond)教授,感觸良多。

楊先生的學術理念和推廣運動也在臺灣社會學、人類學和管理學研究推展上影響深遠。在葉啟政教授的致詞之後,張茂桂教授會中拋出問題,對比華人本土心理學的發展,社會學為何沒有本土化,並期許社會學家能以楊先生為典範,紮根本土、放眼國際。黃樹民院士講述七、八○年代,楊先生與中研院民族所李亦園、文崇一兩位教授以心理學及人類學的角度探討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議題,並多次籌辦大型國際研討會之經過。對於管理學,楊先生主張華人管理科學應跳脫「西方中心論」的框架,強調華人社會文化特色,為臺灣的管理科學闢出全新的研究途逕,帶動華人地區的本土管理思潮,許士軍教授這位管理學大家十分稱許他的眼界與氣派。在黃榮村部長的主持下,媒體界前輩們致詞則刻劃出楊先生在臺灣社會的影響力,以及對臺灣民主改革過程的貢獻。在戒嚴時期,楊先生扮演兩個關鍵角色,其一為理想性的知識份子,集結有志之士起身批判政府,鼓吹民主主義及自由主義,呼籲政治改革開放;另一公共角色為「中介人士」,為了促進社會和諧,冒著極大的風險,與一群同樣德高望重的學者主動邀集執政黨和黨外人士會面協商,化解當年許多可能一觸即發的流血衝突。所有的媒體發行人與主筆都一致認為,正因為有楊先生等具有公信力與學術地位的知識份子勇於在那在動盪的社會中站出來發聲,在臺灣邁向民主化的最後一哩路進程中,功不可沒。

紀念會下午開場由樂團現場演出弦樂四重奏,悠揚琴聲觸人心弦,正如楊先生對眾人帶來的啟發始終銘刻在心、對後進的期許餘音繞樑,時時刻刻不能忘懷。紀念會致詞在楊先生的摯友與學生追思與懷念他們心中最尊敬的楊先生後告一段落,最後由李本華教授擔任壓軸致詞。李先生首先以家屬的身分感謝促成主辦及參與紀念會的人士,也謝謝所有致詞貴賓對楊先生的評論,這代表了臺灣社會的未來是善良且充滿希望的,她深信楊先生一生奮鬥的故事能勉勵大家發揮專才,成為這個時代與未來的那一個「後繼之人」。李先生談到,楊先生是她的良師益友、好伴侶,在家庭、事業及自我實現方面皆對她有極大的影響。以婚姻而言,夫妻相處之道是互相尊重,不需要爭論,因為大家各有主張,誰也不需要說服誰,她這一生覺得很感恩、很幸福。楊先生臨終前留下兩份禮物,第一,永遠不要自憐,第二,要對未來感到樂觀。李先生請大家別為她擔心,楊先生會永遠長存在她心中,時時刻刻陪伴她走完這輩子。最後,李先生深情告白:「國樞,我愛你,我們很快見面!」在眾人的掌聲中,年逾八十的李先生為現場來賓上了一堂心理學與生死學的課程,也為紀念會畫下完美的句點。

系友通訊

系友通訊積極更新

臺大心理學系成立迄今,已有超過兩千名的系友,遍布海內外。為了增進系友間以及系友與母系之聯繫,系友會與母系正積極更新系友通訊錄,希望能建立完善的聯絡網路,以利日後活動聯繫。如您的聯絡方式有所變動,煩請告知最新的通訊方式,如您手邊有同屆系友的通訊資料,也麻煩您惠賜相關訊息。歡迎提供最新個人資訊,以更新系友資料庫(線上填寫後請提交),本資料僅作為系友聯繫使用,敬請系友們安心填寫,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