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心理系

系所簡介 系所簡史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系所簡史

 

創系前的「心理學研究室」階段

 

國立台灣大學的前身在日據時期是台北帝國大學。昭和三年(民國17年)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哲學科設立「心理學研究室」,招收學生專攻心理學,第一屆學生有四人。「心理學研究室」的創設,係由日本心理學會第一任會長松本亦太郎教授(1865~1943)所倡議,經台灣總督府同意撥給經費,由東京帝大畢業的飯沼龍遠教授與力丸慈圓副教授連袂來台創設。當時師資僅有三人(除前述二位之外,還有助教藤呎仲)。

 

「心理學研究室」佔地659坪,是瓦造的二層建築,內有心理學及民俗學、人種學教室、防音室等實驗室六間,圖書室、教室及研究室11間,並有台灣土著研究設備。當時的研究領域以「民俗心理學」為主,調查台灣山地同胞的智力、形狀知覺、色彩偏好、行為特性與懲罰制度等,研究結果發表於「台北帝國大學哲學科研究報告」。

 

昭和15年(民國29 年)飯沼教授退休,由力丸教授主持,教員有藤呎仲副教授 (現為九州大學教授)及今井、小兒見榮一(現為東京教育大學教授)。力丸教授在戰後因車禍逝世,由於他對民俗心理學的貢獻,美國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曾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心理學研究室」畢業的學生中,有數位返回日本東京大學繼續進修。迄今尚活躍於日本心理學界的有東京學藝大學教授櫻林仁及立教大學教授早阪次郎。

 

成立後階段

 

本系於民國38年正式成立,隸屬於理學院,正如前所述,本系的宗旨除了培養堅實的心理學專業人才,以服務人群社會之外,是在積極的開發心理學術,使心理學成為一支理論與實用兼備的科學。自創系以來至今天,已有50年的歷史,而其間,不但於民國50年成立了心理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的學生,而且於民國 60年增設博士班,為有志於高深心理學研究的青年,提供了深造的機會。

 

創系初期,本系研究領域即呈現多方面的發展,包括學習、人格、測驗、知覺、動機、情緒、發展、臨床與社會等心理學領域。民國47年,本系學術刊物「理學院心理學系研究報告」創刊;於民國62年改為中國心理學會刊物,更名為「中華心理學刊」。

 

本系實驗心理學之培育,首先由蘇薌雨、鄭發育先生主持,後由劉英茂教授、鄭昭明、黃榮村、吳瑞屯與胡志偉教授等繼續研究發展至今。後又增聘葉素玲、連韻文副教授持續投入實驗認知領域之研究。

 

性格及社會心理學,首先是由陳雪屏、鄭發育等教授擔任教學研究,後由楊國樞教授、黃光國教授、朱瑞玲與林以正副教授持續發展,其研究趨勢在於中國人的性格特徵、社會行為、組織行為及其變遷、社會互動、家庭關係、本土心理學、親密、寂寞與社會比較等。

 

臨床心理學在本系正式開展,係柯永河教授於民國59年在本系培育臨床心理人才開始,其後相繼增聘鄭心雄、吳英璋、余德慧、張素凰、花茂棽、陳淑惠等先生,並校內合聘宋維村副教授與胡海國教授。其目前發展的趨勢涵蓋心理診斷、治療與病理、家庭醫學心理、心理衡鑑與神經心理衡鑑等。

 

生理心理學的課程在創系初期是由蘇薌雨教授負責,爾後,張淑月及徐嘉宏博士相繼返國,積極的展開了生理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後又聘請了梁庚辰博士,使這方面的研究與教學的廣度增大。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最初是由初正平教授負責,初教授於民國57年辭去教職赴美。在這段期間,發展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在本系停頓,直至程小危與張欣戊博士返國任教,才使這方面的教學重新展開,也使得這方面的研究開啟了實驗性的研究方式。後又增聘雷庚玲副教授從事兒童情緒發展、親子關係及情緒障礙等方面的研究。

 

工商業及應用心理學的課程,多年以來即由莊仲仁教授獨撐,後增聘謝光進(兼任)、鄭伯壎、與葉怡玉博士,以增強此領域之教學與研究。

 

心理測量學組的課程先有李本華教授與翁儷禎副教授負責心理計量學及心理測量之教學與研究,後有王文中副教授投入測驗理論、多向度項目反應模式等之研究。八十四年又增聘姚開屏博士擔任副教授一職,負責scaling部份之教學與研究。

 

到此為止,本系(所)的教學體系已具規模。在大學部方面,除了強調心理學知識與方法的基本研討,為了學生就業的需要,我們也同時重視臨床心理學、諮商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商業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等應用範疇的訓練。易言之,在大學部的教學方面,兼顧理論與實用,務必做到均衡教學與學習的境地。在研究所方面,堅守分工專精的原則,強調獨立研究能力的培養。我們業已根據同仁的專長,完成學組課程的規劃,以利研究生選組專攻。

系所簡介 系所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