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心理系

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8.11.13(三) 14:30 姜忠信 教授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異質發展:兩種研究策略的初步經驗〉
11/07/2019

108.11.13(三) 14:30 姜忠信 教授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異質發展:兩種研究策略的初步經驗〉

  • 演講時間: 108年11月13日(三) 14:30
  • 演講地點: N100
  • 講者: 姜忠信 教授(政大心理系)
  • 演講主題: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異質發展:兩種研究策略的初步經驗

自閉症類群障礙(ASD)具有高度異質性的臨床表現,從發展心理病理學的角度,該如何解析?研究者將以多重認知理論及對症狀嚴重度發展的縱貫研究來探究。首先,多年來,從認知理論的角度來解釋ASD的發展障礙,單一理論一直有其限制,不論是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缺損或是弱中央聚合(weak central coherence)都不足以解釋其異質現象。因此,多重認知異常概念,強調三種認知表現可作為ASD認知能力的標記,並進而解釋其異質表現,是可能的起點。本報告將以66位年齡在7-12歲的高功能ASD為對象,並以41位典型發展兒童為對照組,探究ASD兒童的認知異常比例,並檢驗三種認知能力對特定症狀面向的解釋力。第二、以縱貫研究的方式,對ASD症狀發展軌跡的探討,來解析ASD的異質性,則是另一項被學界高度重視的研究取向。本報告將以研究者過去6年追蹤的74名來自於台灣都會地區台北市(n = 37)與鄉村地區嘉義縣市(n = 37)的ASD兒童為對象,在ASD兒童平均生理年齡為3歲、5歲、9歲三個時間點時測量其ASD症狀嚴表現,區辨出橫跨學步兒期至學齡期的ASD症狀發展軌跡類型,並進一步探索環境背景、兒童早期特徵等對於發展軌跡類型的預測力,及檢視各發展軌跡類型的環境、認知功能特徵及行為問題、適應行為、親職壓力等預後表現之組間差異。兩種策略都有了新的發現,不過,出現更多新的研究問題需要回答,研究者提出未來ASD研究工作的可能構想。

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8.11.13(三) 14:30 姜忠信 教授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異質發展:兩種研究策略的初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