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心理系

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9.10.28(三) 14:30 周佳敏 博士候選人〈多面向慈悲:道德異化之東方解方〉
10/22/2020

109.10.28(三) 14:30 周佳敏 博士候選人〈多面向慈悲:道德異化之東方解方〉

  • 演講時間: 109年10月28日(三) 14:30
  • 演講地點: N100
  • 講者: 周佳敏 博士候選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 演講主題: 多面向慈悲:道德異化之東方解方

自古以來,無論東西,道德皆是重要哲學議題,因其攸關人心良窳和社會秩序。道德之重要性無庸置疑,且數千年來持續被宣說強調,但現代西方社會科學家卻指出,不同的道德基礎原則有可能會衍生相關之道德異化問題。比如說:對受害者的關懷有可能會轉變成對加害者的強烈憤怒、報復心態和過度懲罰。

面對紛雜多變的道德異化問題,多數西方心理學家主張透過「理性」加以節制。然而,古老東方儒佛傳統中的「仁」和「慈悲」卻指出另一條情理交融的解決之道。以佛家「慈悲」為例,可分為關懷受苦者的「助人慈悲」、關懷犯錯者的「教化慈悲」、有助情緒調節之「鎮定慈悲」和平等對待親疏遠近之「平等慈悲」。理論上,不同的慈悲面向應有助調節從不同道德原則衍生之道德異化問題。

由於西方既有慈悲量表未能精細區分出上述四種慈悲,為檢驗慈悲對於道德異化是否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必須先發展合適之量測工具。故研究一和二以心理學方法發展了「多面向慈悲量表」(multifaceted compassion scale),並確定慈悲確實可分為上述四個面向:「助人慈悲」、「教化慈悲」、「鎮定慈悲」和「平等慈悲」。

研究三透過量表和實際行為,檢驗發現多面向慈悲之人格特質相對於道德基礎原則,確實能顯著抑制道德異化問題。研究四和五則透過情境故事,檢驗慈悲人格特質相對於道德基礎原則,亦能顯著抑制道德異化問題。研究結果顯示,「助人慈悲」有助增長對受苦者的關愛情緒,並付出實際利他行動。「教化慈悲」有助增長對犯錯者的同情情緒,強化引導犯錯者更生向善之動機,減少一報還一報的應報主義,並減輕嚴厲懲罰之傾向。「鎮定慈悲」有助降低看到受苦者的過度沮喪和對犯錯者的憤怒情緒,亦有助減輕嚴厲懲罰之傾向。「平等慈悲」則有助降低內團體偏私問題和可辨識受害者效應。且研究結果顯示,上述慈悲面向降低道德異化問題之程度,和相對應之道德基礎原則皆有顯著差異。顯示東方的多面向慈悲構念,確實能有效減緩西方社會科學家提出之諸多道德異化問題。

周佳敏個人簡介:台大心理系社會心理組博士候選人。台大財金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企管碩士(MBA)。曾任職於美國矽谷和亞洲高科技公司,從事行銷和策略規劃工作。因喜歡心理學而就讀台大心理系博士班。研究領域包含:文化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

回首頁 演講訊息 109.10.28(三) 14:30 周佳敏 博士候選人〈多面向慈悲:道德異化之東方解方〉